汹涌热销的大江大海——万科七贤郡批判

之所以不将七贤郡称之为良渚文化村·七贤郡,是因为七贤郡本来就是在良渚文化村外的。除了零落的几座农民房,这地方可谓是标准的荒郊野外。新帅上任之后,万科迅速抹掉了周俊庭时代的理想主义色彩,回归中国万科的工业化本色。七贤郡,就是这一战略转变的开篇。

万科的户型一向做得不错,而这一次的90方,应该是万科最牛B的90方,完整三房,方正通透。再加上有良渚文化村作为形象背景,有万科物业这样一块金字招牌,搭配一万二左右的均价,还带简易装修,对屌丝而言,诱惑力确实难以抵抗,想卖得不火都难。

因为均价不高,各种配置自然也全面降标。万科连“精装修”三个字都羞于启齿,可见里面应该没有什么硬牌货。纵观七贤郡的效果图,完全兵营式排列,毫无规划的美感可言。建筑密密麻麻的前后相接,除了楼幢与楼幢之间零落的组团景观,偌大一个园区,连个成片的中央花园也没有,几乎相当于良渚版的翠苑小区或朝晖小区。      

良渚周边写字楼稀少,既然是献给青年屌丝,总知道屌丝们多半是市区的上班族。有车的自不必说,那些没车的,住在良渚这么远的地方,如果指望着每天狂奔两公里去文化村赶那几趟快速公交,是一件十分劳心劳力的事。一些上下班时间不规律的就更惨,假若加班太晚,公交停班,那基本只能以45度角仰望家的方向,内牛满面。

因此,住在七贤郡的第一要务就是买车。车虽然不贵,养车也是个不小的负担。有的人可能买房子的时候就已经跟父母亲朋举债,平日里房贷如山,要再买车,就更加艰难。更大的问题是,买了车,停在哪里?现在良渚开发强度不高,还可四处乱停。假若七贤郡全部开发交付,有限的车位将只是杯水车薪。可以想见,未来最先牺牲的将是楼幢间那些零落的组团绿化。人车无法分流,有空的地方都被塞得满满当当,为停车吵架或打架,也是必然而然的事。周俊庭时代苦力推崇的“好邻居”,也将无从谈起。

十年前,我去内省某城,看见四处都在破土动工,机器嘈杂,灰尘漫天,为这种气象深深打动,觉得真是朝气蓬勃,一旦建好,城市必然脱胎换骨。十年后再去,发现跟十年前一样,这里还是机器嘈杂,灰尘漫天,顿感迷惑不解。直到去看了一些工地,才恍然大悟——那些拔地而起的建筑,很多还没有建造完成,就已经完全落伍:在这个开始追求建筑艺术性的时代,它们的外立面依然粗糙而丑陋;在这个至少已经两梯四户的时代,它们中的很多居然还是一梯四户;在这个讲求自然疏朗的时代,它们中的很多楼幢一半以下的采光完全被前排遮挡;在这个讲求建筑品质的时代,它们中的很多质量极其低下……可以想象,不出三十年,它们必将被拆除重建,然后,周而复始,就像十年来一样。

有记者曾经问宋卫平,绿城为何执迷高端,宋卫平说:“既然人类的居住文明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们为什么不做好一点的呢?(大意)”,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与桂花城同期的很多建筑早已斑驳不堪,桂花城却美丽依旧;尽管钱江新城高层公寓不断更新换代,春江花月依然毫不逊色。

——房产品是必需品,但不是快销品,它不仅属于个人,还属于城市与土地。做房地产的人要具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这是必须要认知到的事。

龙应台写过一本书,叫《大江大海1949》。这篇文章写的是国共内战。那些“冻馁于荒野,曝尸于沟壑”的国民党兵,“正是他们,以「失败」教导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国民党因为“失败的丢掉大陆”、“失败的丢掉执政权”,最终获得对于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的深刻认知。相反,作为当年的「胜利者」,某党至今却依然背离人类价值主流,深陷一党独裁的泥潭之中。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同观之,对比过去十年的良渚文化村,和未来十年的七贤郡,尽管七贤郡今日创造的销售业绩比探梅里B更好,但我想问:七贤郡真的「胜利」了吗?这个规划落伍、装修初级、景观粗糙的社区,以低廉的价格赢得一时热捧,但随着时间流驶,它能维持其光彩吗?如果良渚变成这样的良渚,这块土地还能够担负得起“中国最美丽的小镇”之称吗?

《大江大海1949里》写道:“所有的颠沛流离,最后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房地产同样面对着这时间的长河,只有对品质的高度尊重,才能赢得未来。我希望万科有一天也能意识到这一点,那时候,也许它会如龙应台一样骄傲的说:“我,以身为「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