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式调控及房产税的终结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的新的调控理念,并提出了做好房地产税等税种的立法相关工作。

这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和判断以及调控理念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可以认定,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年来,“一刀切”式的调控,终结;房产税扩大试点的争论和可能,终结。

这是中央政府面对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进行的“一刀切”式的调控,尤其是在近三年来最严厉的“限购”“限贷”的调控之后,出现了对市场严重分化的这一基本事实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随后,住建部官员就李克强总理的“分类调控”以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的“双向调控”作了解释:所谓“双向调控”,亦可称为“分类调控”。即对一线城市继续增加供应,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限购”政策不退出;而对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结构、供应结构,并且特别对所谓“高库存”进行了界定:库存量高于月销量的12--15倍。

这一解释意味着:对一线城市以外的城市,特别是高库存的城市,可以松动甚至退出“限购”政策。

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也强调了“税收法定”的原则。这标志着房地产税进入立法程序,而关于房产税扩大试点的争论,告一段落。

中央政府新的调控理念是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的现实,面对经济连续12个季度下行的严峻形势,逐步形成的。

春节后,杭州两个楼盘的降价及其形成的巨大冲击波,引发的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对新的调控理念和政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杭州两个楼盘的降价,不要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哪怕是对杭州房地产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小事。但这次降价事件却引发了,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

这也充分表明了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乃至和整个宏观经济高度攸关。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绑架了中国经济。

其实很难说谁绑架谁。

从分税制,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政府对土地的高度垄断、地方政府大量的土地银行抵押贷款等等,这一系列逻辑都决定了,中国房地产业、银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都是在一艘船上。

有人说已经听到了房地产业冰山断裂的咔嚓声。如果中国房地产业撞冰山,整个中国经济的泰坦尼克号上,很难有幸存者。

正如不久前吴敬链先生所说,关于房地产业,是不是支柱产业的讨论,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思维。

在调控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后,各地方政府和部门表态变得轻松。三亚市市长甚至公开抨击调控,认为调控本身就是错误,房价应由市场决定。北京、杭州、温州的市长也对房价的走势进行了判断。而在此之前关于房地产、房价的话题犹如雷区禁区,地方政府官员、部门官员,对房地产的话题都避而远之。

其实对于房价最终走势进行预测也是计划经济的思维。

政府需要表达的仅仅是,对房地产业周期性波动进行“逆调控”的理念即可。房价大幅度上涨时,推出抑制房价的措施;房价大幅度下跌时,推出稳定市场信心的措施。

中央政府分类调控理念的确定,会给地方政府松绑,也使地方政府不再背负着被上纲上线泛政治化的沉重负担。

这对于稳定市场信心会起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信一些实施细则会很快出台。这些细则可能的取向是:对外地人购买一套放开,甚至对90平方米以上户型限购的完全放开;“限贷”政策也应该做合理调整,贷款人如果已经还清贷款,手中没有贷款时,应该给予一套按揭贷款的资格,等等。

但对于杭州市场,仍不能过于乐观。如果能够用稳中有降的价格换来较大的成交量,已经是非常乐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