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已经结束,各家房企业绩如何?记者从亿翰智库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典型房企销售业绩TOP100”排行榜中发现,100家房企的销售业绩分化严重,尤其在30家典型房企中,有八成未能完成上半年业绩目标。
房企业绩不尽如人意
虽然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房企的日子似乎过得并不好。从2015年上半年30家典型房企全年销售目标完成情况表可以发现,除了不设业绩目标的万科外,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比例超过50%的仅有5家典型房企,包括龙光、宝龙、保利置业、恒大和绿城。
在30家典型房企中,有八成房企上半年业绩未完成全年目标业绩的50%,有21家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的40%,而远洋、首创、景瑞、绿地的上半年累计销售业绩未能达到全年目标的1/3;其中景瑞地产更是以上半年29亿元的预估金额和29%的目标完成率在排名中垫底。
据记者了解,相比2014年,2015年房企对销售目标的要求并不高,目标增长率均不超过20%。一些典型房企更是声称不再追求规模增长,如万科不再设置销售目标,绿城降低了销售目标。在这种较低的要求下,30家典型房企中依然有八成未能完成上半年的销售目标,实在令企业有些着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今年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标杆房企的销售业绩也将明显回升。
通 过 本 次TOP100排行榜 记者发现,房企的销售业绩出现严重分化:一方面是房企销售业绩差距拉大。数据显示,位于2015年上半年中国典型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榜首的企业是万科地产(1060亿元),排在第3位的是恒大地产(825亿元),二者的业绩差额高达200亿元,相比排在第10位的华夏幸福(302亿元),“老大”万科的业绩整整比其高出700多亿元。另一方面是业绩结构的两极分化。在100家典型房企中,上半年实现业绩超过500亿元的仅有7家,而业绩在100亿元以下的房企数量竟达68家,其中排名第一的万科地产(1060亿元)上半年业绩是排在第100位的阳光100(28.4亿元)的37倍多。
四类房企突围成功
亿翰智库分析认为,从今年上半年房企的业绩表现看,整体竞争格局难以被打破,预计房企第一集团还是原来那7家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的房企,其他房企的销售规模在今年难以达到千亿元级别。
在市场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自然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在TOP100房企中,有27家企业的销售业绩实现环比翻番,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如龙光、深业、方兴等,销售金额和一季度相比有近五至六倍的增长。总体而言,销售业绩出色的房企可归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推盘量充足的房企。二季度市场的火爆程度超过预期,“有货可卖”是部分房企业绩爆发的关键因素。第二类是营销表现积极的房企。比如方兴地产105.6亿元的销售金额相比2014年增加了63.5%。自2014年年底,方兴便开始与各互联网房企如淘宝、腾讯等进行跨界合作,并注重对产品科技附加值的打造。第三类是重点布局市场较好的房企。深圳、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回暖,成交量上升,推高了房企的业绩,如华润置地、招商地产和融信集团,他们上半年的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加了 44.6%、14.6%和41.7%。第四类是中高端、改善型产品较多的房企。一二线城市的改善型和中高端需求从今年4月起逐渐爆发,市场因素对产品相应定位的房企有利,如首开股份的销售金额同比增加了40.8%,其在北京东坝、朝青板块的项目户型均以120平方米3—4居的改善型为主。
去化仍是攻坚战
随着房地产步入常态化发展,地产行业已不再是过去10年高速发展的辉煌态势,房企普遍需要重新寻找规模天花板下的生存模式。尽管今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放松,房企销售业绩大幅反弹,但由于整体库存偏高,房企在 2015年下半年的主旋律仍然是去库存且去化压力不容小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对于高库存或资金压力比较大的房企而言,必须充分利用好这轮行情,将库存降低到合理水平,其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平价甚至降价促销走量。
另外,产品结构调整也是房企当前的主要任务。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显示,在10家代表性品牌房企今年前5个月的在售产品中,首置、首改产品的占比同比提升,刚需产品仍是供应主力,普通产品和中端产品所占比例平均提升了10%。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今年下半年,品质刚改、精品二改、经济型别墅等产品将成为市场的兴奋点。房企最好根据不同地域消费需求特征,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产品的比重。此外,央行“双降”进一步夯实了楼市回暖的基础,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在加快落实购房优惠政策,所以从整体来看,三季度是行业跑量去化的“窗口期”,房企应加快推盘节奏,只有备好充足的弹药,才能在激烈的营销战场上收获良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