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起「鸽子蛋」 不意味着要买「鸽子笼」

文︱刘德科

1st

最近,金地和景瑞这两家地产商,也加入了极小公寓的开发阵营。此前,万科和绿地都在尝试。

金地的叫「极公寓」,有两款产品,18㎡LOFT和26㎡平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玄关、厨房、卫生间、卧室,甚至还有客厅。

金地对目标客群做了这样的描述:「该产品面向的客群是追求时尚个性,偏好电子产品,喜爱各自娱乐,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学生。」

他们真的会买吗?他们租的概率,恐怕要远远高于买。

这种产品,住和买的客群是分离的:买的人不住,住的人不买。

买的人通常是为了投资收取租金,住的人通常是租,这么小的房子,实在不像是家的模样——他们对家的想象,至少还是要两居室起步。

对于年轻人来讲,买来作为过渡不好吗?当然不好。因为既然是过渡,肯定会在几年之内转手,但是这类房子的转手难度较高,就算楼市行情不错,它的涨价幅度跟正常住宅相比恐怕也要低很多。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极小公寓让你心动,最好还是租,尽量忍住买的冲动。千万不要说:大房子我是买不起了,我还是买一套极小公寓吧,毕竟也是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如果你钱多,当然可以买一套玩玩;如果钱不够多,最好还是先留着,买点别的什么理财产品,就别买这种极小公寓了,不然,等你要换房子时,恐怕一时半会儿很难套钱凑首付。

对于年轻人来说,戴不起耀眼的「鸽子蛋」,不意味着非得要买这种「鸽子笼」。

▲金地极小公寓样板房

2st

那么,对于有闲钱的人来说,纯粹只是买来投资呢?极小公寓真的值得投资吗?

看你是什么心态。这类产品,总价较低,所以投资门槛也低;而且它们通常不是住宅用地性质,所以即使在北上广深,它也不在「限购」范围内。如果你主要是用来做长线投资,靠收取租金,而不是靠房价上涨套利,那么当然也可以买。

不过,买的时候,要算一下租金回报:每年的回报率总不能低于4%吧。

如果指望这类产品房价暴涨,那难免有点天真。当然,如果万一房价也涨得不错,就当作是意外惊喜。

▲绿地18㎡胶囊公寓

金地的极小公寓,先在北京落地,他们说未来还会在深圳、上海、杭州和南京等一二线城市推出。

稍早之前,景瑞地产也在上海发布了极小公寓产品,名字叫做「@WAY遇道」,主要是20㎡的LOFT产品。景瑞的思路很直接,就是卖给投资客的:他们选择跟雷军投资的寓见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交由后者统一运营,包租10年。

景瑞的极小公寓,跟从前市面上常见的所谓「酒店式公寓」相比,产品研发还是有所进化:因为户型面积更小,所以在公共大堂配置了健身房、洗衣房、公共厨房等。

但是,卖得并没有想象中火爆。开盘推出的200多套房源,大概卖出了四成。虽然开盘还不到一个月,但是地产商应该没有「开盘即被一抢而空」的幻想吧。

▲景瑞极小公寓发布会

3st

其实,对于散户来说,投资此类极小公寓,也没有什么太大意思。

如果很有投资价值,为什么地产商不捏在自己手上呢?或许有人会说,就算很有投资价值,地产商也是更看中现金流,捏在手上变成资产沉淀,不符合惯常的开发逻辑。

这种说法当然也没错。但是,我更认同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的观点——

如果将新房改造成长租公寓,需要政府在土地价格和税收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地产开发企业才有动力进行规模化发展;

如果以存量资产发展长租公寓,则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高度规范化、排除风险的行业政策,才能吸引到险资、债权、甚至REITs机构等低利率的资本介入(目前对长租公寓市场感兴趣的多为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的钱是最贵的一种),毕竟在租金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只有持有更多资产,靠规模效应才能赚钱。

简单说,在目前这个阶段,极小公寓的市场逻辑还是存在硬伤。

七八年前,万科就研发过15㎡的极小公寓,但直到目前,似乎只在青岛和广州做过此类产品;绿地也在上海开发过18㎡的胶囊公寓,但似乎也只有一个项目如此尝试而已。

大户都觉得没意思,散户干嘛还去凑热闹呢?当然,如果你的闲钱实在没有投资渠道,那就买吧,反正没人拦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