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的那张窄沙发

文︱刘德科


1st

客厅里有一张窄沙发,勉强能坐下三个人。我时常睡在那里。

很窄,翻身就要摔到地板上,睡得很不舒服,完全不是「葛优躺」那般销魂。这样,才能及时醒来。因为,天亮后要推送的文章,还没写完。

通常是这样:写到困得不行时,就瘫倒在客厅的那张窄沙发上;感觉到快要摔到地上时,就猛然惊醒,回到书房,继续码字。

每次云淡风轻地跟别人说「几乎每天写一篇稿子」,其实心底跑过一万种「悬梁刺股」的滋味。

不是每次都能那么幸运地及时醒来。最长的一项纪录是,我在那张窄沙发上昏睡了16个小时,家里人都不忍心叫醒我,我对客厅的喧嚣浑然不觉。

每次你没能在早间7点前看到我的文章,那是因为我又昏睡不醒。

此刻,「德科地产频道」有十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五个用户。他们让我再也尝不到失眠的滋味。

2st

10+」算不了什么,但是甘苦自知。

玩过微信公号的人或许知道:一个身上没有什么光环的人,在某个单调的垂直领域(比如房地产,它肯定不如时政、娱乐或美食那般绚烂),要做出「10万+」的粉丝量,大概是什么概念。

我们的经验大概是这些——

1.  每天写一篇文章。可以从一周一篇开始,用一段时间,逐步加码到最终的每个工作日一篇,让你的身体适应这种节奏,让它成为一项戒律。

2.  得养成固定的推送时间,让读者来给你压力。那个固定的推送时间,就是你交稿的 deadline。你要是哪天不准时推送,后台很可能就发来一堆消息:「今天怎么还没推」「你是不是生病了」……

3.  总有一天实在不想写怎么办?办法跟「悬梁刺股」差不多,困得眼皮都打架的时候,可以先睡一会儿,但要睡在不舒服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及时醒来。

4.  不要盲目地追热点,尤其不要追那种跟你的垂直领域没有关系的热点。那是对读者的一种强奸,浪费他们的时间。

5.  任何一篇文章,都尽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经营者或生产者的角度。比如房地产这个垂直领域,我们努力站在购房者的角度,讲述地产商或政府的故事。

6.  要警惕别人的赞美。社交软件高度发达,任何一个屌丝都会有自己的粉丝。如果你沉溺在沾沾自喜的赞美声之中,很容易就会变成井底的蛙。当然,也会有一些不解风情的赞美可能会让你不爽,比如「我最喜欢读你和***的文章了」,就算你的水平明明甩了那个***几条街,也不要不爽,那不是别人的错,而是因为你还不够牛X

7.  对于商业合作,要站着,不要跪着。你不认可的产品,不要把它雕得跟花一样美;对于读者没有启发意义的产品或事件,要尽量拒绝。

8.  对于商业模式,如果你的硬广、软文等广告收入如果超过营业额总量的50%,那说明你还是在做传统媒体,只不过是披了「移动终端新媒体」的外衣而已。你得探索「电商化」的可能性。微信公号的「电商化」,未必是卖有形的东西,而是要考量你的智力投入,能否最终转化成商品,那种只有你能生产的商品。

这些所谓的「经验」,并不奇特;它们只能证明,我们是如何坚持。

3rd

一周前,我跟寿小姐产生了一些分歧。她是「德科地产频道」的CEO,我们正在进行一场试验:想看看一个「10+」的微信公号,能有多少付费会员。

我们的会员服务,主要是微信在线课程,关于买房的投资逻辑,一年会费是980元。我们的分歧是:她设定的基础目标是500个,限量1000个;我的直觉是,最终能有100个就不错了。

意外的是,会员招募计划一上线,当天就有近200个用户付费。一周之后的今天,已经破了400个。

我的担心在于,我所拥有的那些楼市常识,对于购房者来说,真的会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商品吗?

前几天,和一位品牌房企的城市公司老总闲聊,他恰好捧着一叠规划图纸,我给图纸中的车行入口、电梯位置和基地标高提了一些建议,他拍手称快。我跟他开玩笑说,如果寿小姐在场,她大概要收你几十万咨询费。

当然,那只是玩笑。在玩笑背后,我想的是,如果把房地产行业的种种逻辑,系统性地跟「德科地产频道」的用户们聊一聊,或许可以帮他们少花很多冤枉钱——我们的「会员课程」能不能帮大家赚钱恐怕只能凭运气,但至少可以帮大家省不少钱吧。

被地产商们弄得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实在是有太多的信息不对称。我们努力打破那种不对称。

一个地产咨询机构的老总告诉我,他准备把我们的每一节会员课程,都拿来作为他公司员工的培训——把他的手机接到音响上,所有人都可以实时听到。我玩不过他。

当然,「会员课程」只是「德科地产频道」探索商业模式的一个小小试验。我们接下来的每一个商业行为,都会努力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对用户有益。

在这个时代,有所坚持,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在我家的客厅里,那张窄沙发,依然会被我睡个不停。

我可能还会在那张窄沙发上昏睡过去,但是从来不曾睡得摔到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