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滨”要大显身手 城中村打造产城人融合高地

高新区(滨江)作为杭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是杭州的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也是杭州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2013年以来,滨江全面实施“整村拆迁、连片拆迁”。近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征地13500亩,拆迁12580户。截至目前,29个城中村改造已完成21个,城中村改造工作势如破竹。

滨江大手笔的征迁工作,为的是拆出空间,拆出未来,坚持城市留白,让“国际滨”在全力接轨国际的同时,也能留住乡愁。

独创“地长制”

拆迁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地拆出来,项目还没规划好,那这些地暂时怎么管呢?滨江区的答案是“地长制”。

过去,城中村拆除后,原址上留下裸露的黄土,圈上围墙,等待项目进来。地块搁置时间久了,慢慢地附近老百姓凿开围墙,开始倾倒垃圾、私搭乱建、偷倒堆土、私自种养殖。

2016年底,滨江区在全区范围内的110宗拆后地块上建立“地长制”,43宗重点地块设立“区级地长”。“地长”们一周要巡查两次,发现倾倒垃圾、私搭乱建、偷倒堆土、私自种养殖等问题立即整改。守住这些拆出来的土地,静候项目佳音。

坚持城市“留白”

在建设项目未引进之前,滨江区着力做好“留白”工作,做到“打开围墙,见绿见景”,为城市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长河街道江一公园就是城中村改造出来的“景观”,附近拆后共覆绿320亩土地。按照规划,坐落于这里的北塘河创新中心将成为滨江区互联网产业园的核心区,主打信息经济产业,未来是一批上市公司的集聚地。

除此之外,这里还将配备与产业区相配套的文化设施,如河畔一幢面积1500平方米的建筑是网易公司与高晓松联合打造的“杂书馆”,预计于2018年底开馆,到时会成为附近居民和上班族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物联网小镇规划区域东至风情大道萧山交界处,南至滨和路,西至江陵路,北至滨盛路,去年9月之前已拆迁收官。按照规划,区域内协同区块北部是商业和住宅区,南部则是产业集聚区,配套有城市景观公园。“目前在建项目有11个,还会有更多项目落地,我们旨在打造互联网产业集聚群。”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寿肖阳介绍。

留住乡愁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古朴的石板路,老旧的木房子,西兴老街处处透露着古色古香的气息。过去,浙东运河从这里延伸,西兴作为南来北往的一个中转码头,万商云集,士民络绎,市容繁华。

71岁的张翊乔老人住在老街官河路上,是土生土长的西兴人。“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家里就是开‘过塘行’,后来歇了一段时间,爸爸也做过一段时间。”老人介绍道。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过塘行”还在,所谓“过塘行”相当于现在的“物流中心”。那时的西兴河岸两边遍布小饭馆、茶馆、小旅馆,码头上停满来往船只,老街非常热闹。到了六十年代,随着铁路、汽车的发展,浙东运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过塘行”也随之没落,老人的父亲也成为西兴最后一代“过塘行”人。

借助城中村改造的契机,沉寂了几十年的西兴老街正在焕发新生。

西兴街道机关党委副书记颜新龙介绍:“老街的整治以干净整洁为主要目标。主要是做‘减法’和‘加法’:减是指拆除违章建筑,加是指增加绿化面积、工建设施和停车位等,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征迁不征古迹,拆迁不拆文化”,除了西兴老街以外,长河老街、襄七房古建筑群、长二古建筑群都得以保护和修缮。保护文化遗存,滨江正在努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城镇老街历史文化的丰满度和现代化的凝聚力,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