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对五千年文明,最好的敬畏是保持距离不过度打扰

文/住浙网研究员  艾维

7月6日,从阿塞拜疆的巴库传来喜讯: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再添一个世界遗产,这是巨大的荣誉。

 

 

一时间,掌声雷动,喝彩不断。我们为良渚申遗成功感到高兴,也自豪发源于杭州的良渚文明进入了世界文明之列。研究员也有一丝丝担心,“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下,会不会又是大开发、大拆大建的熟悉味道。

这一幕,恍若昔日重来。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有房企就急不可待地宣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昭然若揭。五年来,说运河没有得到保护,会让做实事的人感到委屈,但千里大运河畔崛起几多楼盘,平添几多“河景房”,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良渚文化,对于五千年文明,最好的敬畏,保持一点距离,不要时刻打扰,更不要过度开发。一定要划出红线,在核心区外留出足够的缓冲区,别让桩机、挖掘机的隆隆声、塔吊不间断的作业身影,扰动了一份五千年的宁静与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要说我杞人忧天,世界遗产过度开发的绝非个例。

东岳泰山,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申遗成功。可是,景区管委会在山顶建设了“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变风景的泰山为经济的泰山”,这个商铺林立、亦市亦街的人造一条街,居然美其名曰“天街”。

1994年入列世界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另一个极端例子。当地政府着手招商引资,希望将武当山包装成一棵摇钱树。武当山文管所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复真观”内大兴土木,将部分古建筑按星级宾馆标准进行改造、扩建,严重破坏古建筑群。不得不说,这样的开发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绝对是一个败笔。

武当山古建筑群游客(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兴土木、搞房产开发之外,借世界遗产来抬升城市定位,冠之以“世界性”“国际化”的头衔,走旅游线路的更是不胜枚举。

2014年,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央媒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担心一些地方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导致破坏性开发。

这也是住浙网的读者所担心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会加快房企开发的脚步,成为新楼或二手房涨价的理由

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的侵袭,让世界遗产不能承受之重。泰山雄壮,但在天街上看到一家家小店在吆喝饮料、黄瓜、关东煮,不能不说遗憾;西湖再美,面对长假里面摩肩接踵的人群,也会花容失色。

我们都难以接受这一幕:在世界遗产只能看人,而不是看风景。

申遗成功当然值得高兴,但只是迈出第一步。荣誉越高,责任越重。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代表遗产地政府表态发言时说,申遗成功既是崇高荣誉,更是重大责任。杭州将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把这一厚重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要警惕打着保护利用的旗号,对世界遗产过度开发,成为拉升GDP的“实验场”。良渚古城遗址所在的余杭区须殚精竭虑,把市委书记的庄重承诺及时落地,如何让良渚博物院和遗址公园成为国民欣赏自然与精神活动的场所,激发爱国主义激情的神圣之地,而不能成为房企的”嘉年华“。

6月刚拿下羊山地块的西房集团,重任在肩,如何打造出一个配得上世界遗产的项目,不做作、不粉饰、不违和,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开始,要交的是一份全新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