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万!杭州人口破千万的另一面

本文导读:

1、1036万人口是怎么来的

2、杭州吸引人才的“隐性”竞争力

3、千万人口城市,更考验治理水平

文/住浙网研究员  艾维

昨天是西方的情人节,浙江省统计局公布了全省人口主要数据,其中杭州市同比增加55.4万人,达到了1036万。杭州正式晋级超大城市。有人戏称:这是杭州收到的情人节礼物。

杭州成为千万人口城市,早就没有悬念。人口增加对于经济,对于房地产的拉动作用,去年这时候,研究员就写过稿子,可供查看。

回顾》》今年杭州人口将迈入千万级别

千万级人口城市仅是杭州的第一步。2019年5月,杭州市国土空间总规编制动员会上达成一致意见,高水平规划“杭州2035”、展望“杭州2050”,这是杭州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价值提升。到2050年,杭州市人口规模或达到1300-1500万。

制图:陈明泉

楼市经济学中有一句说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杭州常住人口方兴未艾,日涨夜大,无疑让参与其中的相关产业欢欣鼓舞。2019年杭州土地出让金达到2750亿元,居全国之首,房企对杭州的信心有增无减,和人口增长趋势密切关联。

1、1036万人口是怎么来的

翻阅最近20年的《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其中的“人口”部分做了一点汇总,有这么一些收获:

●1999年末杭州户籍总人口为615.7万,市区人口仅175.1万。当时就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五城区。

2001年末数字,市区人口有了飞跃,达到379.5万。显然,这是设立滨江区的结果。

2008年末公报数字,全市常住人口达79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万人。这是首次以“常住人口”概念替换“户籍人口”。把居住时间满半年的人口计入常住人口,使得杭州一下从600万层级,迈向800万水平线。

从2015年开始,杭州常住人口的增速明显加快。2017年增28万,2018年增33.8万,2019年更是大增55.4万。

概要的讲,这是以G20峰会、亚运会为代表的“天时”,杭州的自然人文禀赋,数字产业、毕业生补助政策为代表的“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的一系列社会治理表现,也让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中的“网红”,迅速圈粉。

2、杭州吸引人才的“隐性”竞争力

2019年1月,国内某知名招聘机构推出一份《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杭州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中,最能留住人。过去6个季度,在全国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杭州以10.47%的人才净流入率排名第一。

一份调查显示,人才选择去杭州工作排名前三的原因是:杭州是江南名城,人文自然环境俱佳;在这座城市安全感强;数字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就业和创业机会多。

经过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一战后,人才来杭州会多一条理由:这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比较现代化,公共管理水平独树一帜,能倾听民情民意,并及时互动。

这是一种态度: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2月1日下午,杭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方健国在发布会上表示,为解决市民买口罩难的问题,根据市防控指挥部安排,由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实施在若干定点零售药店每天定量免费发放口罩。采取的是预约制,市民预约登记后凭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药店领取,每次限领5只,10天内每人限领一次。

该消息经媒体发布后,当天下午,部分药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有人员集聚风险。不少市民在留言中提出,建议由快递或社区发放;还有部分市民提出,微信预约的方式不利于老人申领,建议按市场价收费,以避免有人产生不拿白不拿的想法。

当天下午,领口罩的人排起了长队

当晚10时许,免费发放口罩政策实施不到3小时,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预约发放口罩的补充说明》:“为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经研究决定,市民成功预约的口罩,我们将统一配送上门。这部分民用口罩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数量十分有限,敬请理解。下一步我们还将视情再作评估和调整。 我们再次呼吁广大市民居家休息,减少外出。”

承认自己考虑不周,发现了毛病及时改正,化解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个事情上,要为杭州点赞。千万人口城市的治理,没有完整的经验可以照搬,一定要保持这种谦虚谨慎、倾听民声的态度。

产业的加持、人才自身发展前景,这是显性的公开的秘密,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是杭州引人、留人隐性的竞争力。

3、千万人口城市,更考验治理水平

毋庸置疑,杭州市城市治理水平在国内领先。这次疫情犹如一面镜子,照得清清楚楚。

但要看到,管理一座三四百万人口的城市,和一座千万人口城市的治理,是有质的区别。就拿疫情中的武汉来讲,我们知道“封城后流出的人口大约500万,留在城内的有900多万”,算上流动人口,这是一个1500万规模的超大城市。假如,仅仅是假如啊,武汉人口只有500万,那么封城的决定无疑会更早,而疫情防控的强度和难度不至于这么棘手,这么有挑战性。

武汉方舱医院

成为千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对杭州是肯定,更是一种挑战。

杭州应对疫情的表现,可以打高分,但还不是满分。分丢在哪里?研究员要讲下面的例子:

2月9日夜里,齐金华在杭州市滨江区的一个24小时ATM玻璃房里蹲坐着睡着,对付了一宿。

按照滨江区此前发布的《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令第四号》,各租户不得在2月9日24时前返杭,而齐金华所在工厂要求2月10日复工,因此,齐金华在2月9日22时到达了杭州,并尝试进入小区。

物业给出的答案是:不行。

齐金华试图用政府文件说服物业,没有任何效果。值班的物业说,他们没有收到指令说可以进去,那就不可以进去。

2月10日一早,被冻醒的齐金华收到了工厂暂未复工的消息,他第一时间赶去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回复是,没有收到允许租户进入社区的任何通知,所以不能进去,谁让你过来的,你让谁解决,有居住问题,去找工厂解决。

齐金华又找到了工厂负责人,对方表示,齐金华的小区在“瞎搞”,让他联系市长热线举报投诉。

而市长热线的答复是,一切以社区、物业具体措施为准。

齐金华的回家之路陷入了死局,物业称指令来自居委会,居委会的通知发自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又将“具体措施”下放给了物业和居委会。

2月10日午间,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令第34号》发布,指出不得随意限制小区居民和租客进入小区。然而,当齐金华等众多租户拿着红头文件再次试图进入小区,得到的答案依然是禁入。

政策出现了末端失效。

这样“有家不能回”“租售不同权”的例子,在那几天的滨江区、余杭区,不是个案。而这几个区正是吸纳外来人口的经济产业强区,是55.4万最大的基数组成部分。

疫情当头,确难苛求面面俱到。以街道、社区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压力山大,甚至是“一票否决制”——所在辖区只要出现1例确诊,上头就要问责,意味着前期的辛苦付出全部打水漂。

换位思考一下,你会怎么做?理解“毛细血管”的不易,也要指出,这事办得不合适,不漂亮。

如果能够以人为本,在预案上考虑得更细致一些,譬如各个街道、社区对接一些经济型酒店、宾馆,以政府来背书,作为疫情低风险地区返杭人员临时接待点,不至于让人睡到汽车里,睡在银行ATM机旁,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就像TR188的细致安排那样,如果能够以类似集中采购的方式,以较优惠的价格提供这部分人群房间,对于返杭人员、生意冷清的宾馆、企业本身,是不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千万人口城市,从顶层设计到社区末端,那根线会更长,社会化的网格也更多,众口难调,要得到一致称赞的难度越来越大。

路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9年,杭州连续迈过了两个关口——GDP突破1.5万亿,常住人口跨越千万级,在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两笔。

20年代,杭州进入全新起点。


881年前,南宋都城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已是百万级人口的世界大城市。柳永在名篇《望海潮》里如此赞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称“自建康幸杭,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至14世纪,马可波罗游记中说杭州的户数有160万户。

从百万级人口,迈到千万级人口城市,杭州用了整整一千年。

南宋定都,是这座城市的第一个历史契机。

超越千万人口,治理水平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看齐,会是第二个历史契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