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浙网研究员 艾维
今年7月,浙江的嵊州出台政策,开始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一开始,网友们热议+羡慕,但似乎身在其中的人并不认同,试行一个月后,并不顺利。
原因?据媒体报道,大致有以下几个: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弹休半天,工作找谁交接;领导不带头,下面不好开口;试点的发起单位并非市政府而是商务局,推行力度不够……总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来说几句。
1. 在年休假还没有完全消化的语境里,4.5天弹休来得有点超前;
2. 那几个原因,没说到点子上。关于时间成本,经济学家薛兆丰有这么一句:我的工作想做什么不是(员工)我决定的,是别人肯付的工资决定的。同样,4.5天弹休的这半天也不是员工决定的,是付出的边际成本决定的。如果为了这半天,员工要付出多一倍的成本,那多半磕磕绊绊。现实就是如此。
3. 公务员带头多休半天,原本以为阻力会较小。现实情况也不是,因为触碰到了另一细细红线——边际贡献率和人际成本。
4. 初衷是为了拉动消费。拜托,这个不是框,什么都往里装。都说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好的商品,谁来做消费增量?去旅游?多这半天也凑不成长假,还是用来陪上网课吧。
5. 马云曾讲“996是一种幸福”,网上被骂得很惨,马云是从成本付出和回报的角度,制度经济学范畴,网友站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点上,社会问题的视角。典型的鸡同鸭讲。
6. 中长期能不能推?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提出“鼓励弹性作息,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现实呢……